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扑朔迷离出自(扑朔迷离说端纳)

扑朔迷离出自
   《端纳传》《神秘顾问端纳在中国》《端纳回忆录》《端纳档案》是目前在大陆出版过的关于端纳最为常见的文本。前三种,都是出自美国人泽勒之手,他在檀香山的一家海军医院里采访过已经病入膏肓的端纳,译者各异;而《端纳档案》则是中国学者张威对端纳的翔实研究。这些文本虽然有所差异,各有千秋,但大体上都在讲述端纳的故事。端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些关于他的文本是向壁虚构信口胡诌?还是真假参半虚虚实实?甚或真是如他所言,并非信口开河,而是的确有如此神通?
端纳传
   根据这些书的介绍,端纳是从1903年踏上中国的土地,在香港开始了自己的传奇一生。他在香港一家媒体供职,并不十分安分,开始瞩目香港与广东,这就有了他与时任两广总督张人骏的交往。当时的时代氛围,端纳要采访张人骏,说是要通过英国驻广州的领事,但端纳不以为然,他说自己是澳大利亚人,为何要通过英国的外交人员?经过软磨硬泡,他最终结识了张人骏这位晚清进士出身的封疆大吏。张人骏也是著名人物张佩纶的族侄,与袁世凯也是亲家。有意思的是,端纳与张人骏就此结识,到辛亥革命之时,端纳穿梭于宁沪之间,张人骏当时又是两江总督,而端纳很自然的是站在孙中山这一边成为推动共和革命的人物。
端纳在中国,神秘顾问。
    端纳有着新闻记者天然的敏锐,他经常关注中日俄三国在东亚的博弈。甲午之战,中国惨败,日本炙手可热,跋扈嚣张,不仅索要巨额赔款,割去台湾,还要去了辽东半岛。当时的满清,利用俄国、法国、德国与日本的矛盾,三国干涉,日本把辽东半岛无奈归还给中国。从此,日本与俄国更为分庭抗礼,在东北展开殊死较量,终于在1905年爆发了日俄战争。俄国的舰队长途跋涉,前来参战,而日本海军却以逸待劳,以静制动。俄国海军驻扎在当时属于法国人控制的金兰湾,这一消息被端纳捕捉到了,他报道了这一消息。日本向法国抗议,法国只有让俄国舰队离开金兰湾。俄国舰队大致是经过对马海峡,被日本侦知,最终一举击溃俄国舰队。端纳对日本向无好感,但这一次却帮了日本人的大忙。
孙中山与谁?黎元洪。
   辛亥革命爆发,端纳如同一位上天入地的孙悟空一般,往来于上海、武汉、南京、镇江。他对徐绍祯、林述庆的争斗,他与黎元洪的会晤,他与伍廷芳的商谈,似乎都发挥了不是一般的作用。就革命军攻入南京,赶走张勋,孙中山等人得以进入南京商议共和筹建国家,端纳在其间扮演的角色,简直就是无所不能。他还为孙中山撰写了第一个人称“端纳的宣言”的对外宣言。自此,端纳与孙中山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此后,袁世凯就职,孙中山的一些重大活动,端纳都参与其中。孙中山追求宋霭龄而不得,才又开始追求宋庆龄。这样的故事,也只能是聊备一格。
周自齐在美国。
   端纳与北洋政府的诸多要员,也都交情匪浅。他与周自齐、王宠惠、王正廷等,还与汪大燮等,都有交集。日本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密约”,是端纳得悉消息,率先公布,震惊中外,轰动朝野。策动北洋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端纳奔走于段祺瑞、黎元洪之间,目睹了张勋复辟,最终促成了中国参战,成为战胜国的一方。在端纳看来,这是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重大转折。东北爆发九一八事变后,端纳与李顿调查团接触甚多,自此与张学良接触,取得张学良的信任,并促成了在中原大战中张学良站在了蒋介石的一边。张学良戒毒,端纳也是介入其中,功莫大焉。
黎元洪骑马
    因为张学良,端纳进入蒋介石的核心决策层,得到了蒋介石宋美龄的高度信任。这才有了在西安事变中,端纳冒险飞赴西安进行斡旋,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就了自己政治生涯的颠峰。此后的端纳继续留在中国,参与抗战,直到1940年,他选择离开,结果深陷日本人在菲律宾的集中营,几乎丧命,最终侥幸到了夏威夷,这已经是1946年了。在这里,他将自己的一生经历,向一位名叫泽勒的记者同行和盘托出。
这个全家福?
   泽勒对于他与端纳的交往经过,有如此陈述: 毫无疑问,本书所写的内容,一定与他人记述的稍有不同,我不欲与之争论。但无论如何,这是端纳亲口说的。泽勒认为,端纳是“自从马可·波罗以来,他是得以与中国的最高统治同吃同住,并跻身于核心圈内的唯一一位外国人。”泽勒关于端纳的回忆录也好,自述也好,或者是传记也罢,总之,他的《后记》文字,写于1948年的罗得岛州,此时端纳已经去世两年了。泽勒如是说道:1946年1月,我在檀香山的一家海军医院里,见到了已奄奄一息的端纳。他和我一样清楚地知道医生对病情的不祥预测:大概还可活一个月,也许只有几天。谁能说得准呢?癌细胞已转移到肺部了。他的七十一年人生历程,随着中国本身慢悠悠地走完了,可现在,时光却如脱缰之马,奔向终点。面对死亡,他的脸上仍挂着富有感染力的微笑,一如平常他具有的好性情。 泽勒还提到了端纳终于开口说话的具体细节:那时在十一点钟之际,他终于同意不把历史带进坟墓。我不知道,他是否有一种“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感觉?就这样,在安静的、护士踞着脚走的脚步声和氯仿气的麻木气氛中,这位激动人心的历史作者,这位对中国、或者对世界的影响现在尚难以断定的人物,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开始口述他在此之前一直封闭的篇章。医院窗外,到处是一片夏威夷早春的清新气息,生机勃勃。他平静而惊讶地看着床边的日历说:“你知道,如果让我写一本有关中国的书,我会这样开头的:‘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富有人性的民族的书。’”第二句话是:“但并不是试图阐述中国人民的爱好、习俗或道德的论文。”他看着一只白鸽从树上振翅飞下,停在窗棍上,然后接着说,第三句话是:“本书写作的宗旨是理解与同情心。”
黎元洪的墓在武汉,华中师大校园里。
  关于端纳的家庭生活,泽勒这样说道:端纳对他人的私生活向来守口如瓶,正如他本人对自己的家庭生活也闭口不谈一样。他说,1905年,他在香港同一个澳大利亚姑娘结了婚。几年后,生了一个女儿。1912年前后,他的妻子曾对他说:“端,与其说你娶了我,不如说中国娶了你。”后来,她带着女儿永远离开了他。
张人骏,张佩纶的族侄。
  据说,孙中山在1921年3月21日曾有信函给端纳,如此评价他:“国家统一,伟业告成。你曾力将我们的主义宣示天下,使革命获得成功;南京一役,你更是奔走沪宁之间,尽力助我军民。每念及此,不胜感激。”而宋美龄大致在1934年或1935年说过这样的话:“清末民初,在华受聘的外国顾问不在少数,但大多数是在本国具有相当地位和声望的人。而象端纳这样的人,在其国内不过是当工人的一介平民,只身来到中国,居然能成为岑春煊、孙中山、袁世凯、蔡锷、张作霖等人的朋友或顾问,绝非偶然。关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宋美龄如此说道:端纳奠定了基础,宋子文砌起了墙,我来盖了屋顶。大概是为了酬谢端纳,闻听端纳在夏威夷即将油尽灯枯之时,宋美龄派飞机接端纳回到中国,端纳最终长眠于中国这片他厮守了近乎一生的东方大陆的上海,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终年71岁。端纳死后,张道藩以中国最尊敬端纳的朋友身份,在1946年11月10日写了“挽词”。这个挽词,应该也是代表某一方面的表态吧。
晚年张人骏。
    学者张威,是新闻学博士,有感于端纳的传奇经历,又经过精心研究,撰就了《端纳档案:一个澳大利亚人在近代中国的政治冒险》。作者在空间上循着端纳的足迹从澳大利亚到中国、菲律宾、美国,最终回到中国,对于端纳在菲律宾集中营的岁月和他迂回的情爱心路都有细致的探寻。端纳与李提摩太、赫德、卢斯、司徒雷登、马歇尔甚至还有李德、艾奇逊、基辛格等,都在中国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当然是不同于白求恩、柯棣华那样的影响力,在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留下了他们的痕迹,梳理、了解这些人的作为、影响,对于我们说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也是不无裨益了吧。
傅高义也是中国通。
    《神秘顾问端纳在中国》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李景端先生,是译林出版社的首任社长,已经年逾八旬了。
                                         

扑朔迷离出自相关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